- 舉人
- (举人, 舉人)
原意为举到之人, 为应举者的通称。 唐应进士试者亦称之, 又称举进士。 顾炎武谓: "自本人言之, 谓之举进士; 自朝廷言之, 谓之举人, 进士即是举人。 "(见《日知录·举人》)宋、 金、 元沿之, 均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。 宋举人被解送礼部前, 须经考试, 略如后之乡试。 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, 仍须再应乡举, 可方参加下科考试。 金、 元亦如此。 明、 清以举人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, 作为一种出身资格。 如应礼部试不中, 以后再考, 毋须再应乡举。 清末又有法科举人、 理科举人等。 光绪三十一年(1905)起, 考试回国留学生, 最优者给予进士出身, 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, 并各加某学科字样。
* * *(舉人, 举人) 原意為舉到之人, 為應舉者的通稱。 唐應進士試者亦稱之, 又稱舉進士。 顧炎武謂: "自本人言之, 謂之舉進士; 自朝廷言之, 謂之舉人, 進士即是舉人。 "(見《日知錄·舉人》)宋、 金、 元沿之, 均為各地鄉貢入京應試者的通稱。 宋舉人被解送禮部前, 須經考試, 略如後之鄉試。 舉人在禮部應試落第者, 仍須再應鄉舉, 可方參加下科考試。 金、 元亦如此。 明、 清以舉人為鄉試考中者的專稱, 作為一種出身資格。 如應禮部試不中, 以後再考, 毋須再應鄉舉。 清末又有法科舉人、 理科舉人等。 光緒三十一年(1905)起, 考試回國留學生, 最優者給予進士出身, 優等及中等者給予舉人出身, 並各加某學科字樣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